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纺织工业面临全面稳定发展的大好形势,各种高科技新型纤维类型的出现和新型纺纱主机的引进。对纺纱牵伸胶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思路。为了能与国际潮流接轨,势必要求加大纺纱器材的开发研究力度,提高品牌质量,替代与之配套的进口胶圈,才能适应新型纺纱主机高速化,纺纱纤维品种多样化的纺纱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需要。
近几年来,我公司根据国内纺纱厂家的实际和发展的需求,不断求创新,采用新材料,新技术,积极组织开发新型纺织胶辊和专纺牵伸胶圈的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成功的研制出F986-60型铝衬微套差表面不处理胶辊。F203-90型铝衬替代中上罗拉轴承胶辊、2026不处理胶圈、2022新型通用胶圈、2021A软弹性纯棉纺专用胶圈、2023特种专纺胶圈,经浙江、上海、山东、江苏、河北、湖北等地棉纺织企业的广泛使用及测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F986-60型铝衬微套差表面不处理胶辊具有弹性优良、耐磨性好、变形小、抗绕性能佳、适纺性强、成纱质量好而稳定的特性,可适纺纯棉高支品种。最佳双锭加压为12kg,有效地降低设备机械磨损且又能节能。
2、F203-90铝衬胶辊,可替代中上罗拉轴承铁辊。该胶辊硬度适中且稳定、耐磨、耐老化、耐各种油剂。在实际生产运转中具有较好的适纺性能,能承受因所纺品种不同而设定的各种设备摇架压力,不移位,并参与上胶圈作合宜的运动配合,改善胶圈在纺纱中的同步性,它能较好地适应各种生产环境,表面不会引起不良好反映,彻底消除了中铁辊生锈而引起的产品质量波动。既减轻了工人因表面生锈而打光劳动强度,又保证了产品质量稳定。
3、2026不处理胶圈,众所周知“胶圈不处理,则尽量不要处理”。因为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处理者会加速橡胶的早期老化。我厂针对这种情况着于从胶料配方上开发研究,研制出无需处理的胶圈。这种胶圈表面电阻小、吸放湿性好,具有自润滑无粘附现象。在纺纱运行中不绕花,成纱质量稳定,条干CV%值、细、粗节、棉结、毛羽指数都优于现有处理型普通胶圈,并且使用寿命长。由于不处理胶圈无需经化学酸处理,没有化学残留物质存在,对罗拉和销棒等牵伸部件不会产生腐蚀磨损。此种胶圈在同等条件下测试比较与进口胶圈成纱质量相当,达到了美国Armstrong胶圈的使用水平。可适用于纺纯棉、化纤混纺、棉型化纤及中长纤维等多种类型。
4、2022胶圈是一种适纺范围广,适应性强的新型通用胶圈。是根据前几年国内一些纺纱纤维类型多变的需要(有时甲班纺纯棉,而乙班就改纺化纤或其它品种,甚至在同一班上有可能纺两种以上的纤维类型)而研制的。可适用于纺纯棉、化纤混纺、棉型化纤及中长纤维等多种类型。
2022新型通用胶圈,外层PVC树脂含量较高。内层采用新型高聚合度类假橡胶的树脂,分别与进口丁腈橡胶并用为主体,加入相适应配合体系。外层硬度70±1度,表面细腻滑爽、耐磨、耐油、耐臭氧老化,抗静电绕花,对不同纤维的适应性强:内层胶料强度大,耐磨,不起沟槽;摩擦系数适中,不打滑,胶圈运行平稳。因而成纱质量好,胶圈使用寿命长。上海、浙江、武汉等纺纱厂家使用一年多年来反映较好。
5、202lA软弹性较圈是一种纯棉专纺胶圈。外层采用特殊的类似橡胶的新型树脂与进口丁腈橡胶并用作为主体,同时加入非极性的高聚物作为内润滑剂,胶料硬度较低65±1度具有良好的弹性,手感柔软,耐屈挠,对纤维握持性好,有利于对浮游纤维的控制,能确保纤维顺利变速,从而达到改善成纱条于CV%值,减少粗细节,硬头和竹节纱疵;外层表面滑爽,不粘附飞花,可减少毛羽形成。内层采用相匹配的具有适宜硬度的高耐磨柔曲材料,可防止在牵伸运行中压缩状态下的蠕动变形或塑性变形(即沟槽)以免削弱对胶圈外层在导纱动程区内的弹性和握持效果;内层摩擦系数适中,使牵伸运行平稳,无打滑停顿现象,确保了成纱质量的稳定,特别是内层具有很好的耐磨性,可消除胶圈在运行中因张力棒或销口造成的磨损及龟裂,延长了使用寿命。尤其适合纺纯棉及棉型纤维的高支纱。经上海、浙江等厂家使用,效果明显。
6、2023特种专纺胶圈是为了适应各种新型和老式粗纱机改进所需配套研制的粗纱专用胶圈。同时也适用于细纱机上纺特种产品如牛津纺。内外层胶料选用了特中丁腈橡胶和新型高分子合成树脂并用为主体。胶料强度大,压缩变形小,耐磨、耐油,对某些化学纤维制造过程带入的残留成份如油剂、溶剂等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使用中不会溶胀、剥蚀、断裂、抗臭氧老化;外层胶料中,还加有自润滑的非极性高分子材料和抗静电剂,使外层表面滑爽、不粘滞、抗粘附、抗静电,对温度、湿度的变化适应性强,克服了黄梅季节的绕花现象。尤其对特种化学纤维如粘胶纤维(人造棉)和聚酯纤维(纯涤纶)的粗纱纺更为明显。使用寿命比原使用胶圈由一个星期延长到几个月。在上海17棉牛津纺JC36tex精梳纬纱大批量使用2023特种专纺胶圈后,比原使用国内其它厂家胶圈使用寿命大大延长:条干CV%值达到97Vster公报25%的先进水平。
6/15/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