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虚拟装配技术是一种全新的设计概念。它可有效支持自顶向下的并行产品设计以及与Master Model相关的可制造性设计和可装配性设计,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本文在分析了虚拟装配技术基本思想后,提出了在某型焊接小车设计中实施虚拟装配技术应用的基础环境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虚拟装配 主模型 并行设计
1 引言
近年来,世界机械制造业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适应变化迅速的市场需求,产品研制周期、质量、成本、服务成为每一个现代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近20年来的实践证明,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新产品研制以及实施途径的改造,是现代化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先进的产品研制方法、手段以及实施途径,实际上是产品研制质量、成本、设计周期等方面最有利的保证。以波音公司为例,在数字化代表产品--波音777的展示中,不像以往那样重点宣传新型飞机本身性能如何优越,而是强调他们如何充分利用数字化研制技术以及产品研发人员的重新编队等方面。波音777飞机项目顺利完成的关键是依赖三维数字化设计与集成产品开发团队IPT(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 Team)(238个Team)的有效实施,保证了飞机设计、装配、测试以及试飞均在计算机上完成。研制周期从过去的8年时间缩减到5年,其中虚拟装配的工程设计思想在研制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虚拟装配”(Virtual Assembly)是产品数字化定义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虚拟技术领域和仿真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研究。通常有2种定义:
(1)虚拟装配是一种零件模型按约束关系进行重新定位的过程,是有效分析产品设计合理性的一种手段。该定义强调虚拟装配技术是一种模型重新进行定位、分析过程。
(2)虚拟装配是根据产品设计的形状特性、精度特性,真实地模拟产品三维装配过程,并允许用户以交互方式控制产品的三维真实模拟装配过程,以检验产品的可装配性。
本文结合焊接小车研制的特点,给出如下的定义:虚拟装配是在计算机上完成产品零部件的实体造型,并且进行计算机装配、干涉分析等多次协调的设计过程,实现产品的三维设计过程与零部件装配过程的高度统一。虚拟装配技术在机械设计的应用研究中,是一种全新的设计概念,它为产品的研制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法与实施途径,它的成功依赖于对产品总体设计进程的控制。同时,产品的零部件模型数据的合理流动与彼此共享是实现虚拟装配技术的基础。虚拟装配包括设计过程、过程控制和装配仿真三部分。
2 虚拟装配基本设计思想及内涵
2.1 以设计为中心的虚拟装配
以设计为中心的虚拟装配(Design-Centered Virtual Assembly)是指在产品三维数字化定义应用于产品研制过程中,结合产品研制的具体情况,突出以设计为核心的应用思想,这表现在以下三个层次,如图1所示。 (图片)
图1 虚拟装配层次图 2.1.1 面向装配的设计(DFA)
即在设计初期把产品设计过程与制造装配过程有机结合,从设计的角度来保证产品的可装配性。引入面向产品装配过程的设计思想,使设计的产品具有良好的结构,能高效地进行物理装配,能在产品研制初期使设计部门与制造部门之间更有效地协同工作。
2.1.2 自顶向下(Top-down)的并行产品设计(CPD)
并行产品设计是对产品及其相关过程集成、并行地进行设计,强调开发人员从一开始就考虑产品从概念设计直至消亡的整个生命周期里的所有相关因素的影响,把一切可能产生的错误和矛盾尽可能及早发现,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2.1.3 与Master Model相关的可制造性设计和可装配性设计
产品研制是多部门的协同工作过程,各部门间的合作往往受到各个企业的生产条件等方面的限制,结合各个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特性,改进产品设计模型的可制造性、可装配性,减少零部件模型的数量和特殊类型,减少材料种类,使用标准化、模块化的零部件,是非常必要的。以不同阶段的Master Model为核心,可以保证产品研制的不同阶段数据结构完整一致,保证产品研制的各个部门协同工作,实现CAD/CAM/CAE系统的高度集成,有效提高产品的可制造性和可装配性。
2.2 以过程控制为中心的虚拟装配
以过程控制为中心的虚拟装配(Process-Centered Virtual Assembly)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内容。
2.2.1 实现对产品总体设计进程的控制
在产品数字化定义过程中,结合产品研制特点,人为地将虚拟装配技术应用于产品设计过程,该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总体设计阶段、装配设计阶段和详细设计阶段。通过对三个设计阶段的控制,实现对产品总体设计进程的控制,以及虚拟装配设计流程。
(1)总体设计阶段。总体设计阶段是产品研制的初期阶段,在此阶段进行产品初步的总体布局,主要包括:建立主模型(Master Model)空间;进行产品初步的结构、系统总体布局。
(2)装配设计阶段。装配设计阶段为产品研制的主要阶段,在此阶段产品三维实体模型设计已经基本完成,主要包括:产品模型空间分配(装配区域、装配层次的划分);具体模型定义(建立几何约束关系、三维实体模型等)以及应力控制。
(3)详细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为产品研制的完善阶段,在此阶段完成产品三维实体模型的最终设计,主要包括 :完成产品三维实体模型的最终设计,进行产品模型的计算机装配,进行全机干涉检查。
2.2.2 过程控制管理
过程模型包含了产品开发的过程描述、过程内部相互关系和过程间的协作等方面内容。通过对过程模型的有效管理,实现对工程研制过程中各种产品设计结果和加工工艺等产品相关信息的管理,从而实现优化产品开发过程的目的。
2.3 仿真为中心的虚拟装配
以仿真为中心的虚拟装配(Simulate-Centered Virtual Assembly)是在产品装配设计模型中,融入仿真技术,并以此来评估和优化装配过程。其主要目标是评价产品的可装配性。
2.3.1 优化装配过程
目的是使产品能适应当地具体情况,合理划分成装配单元,使装配单元能并行地进行装配。
2.3.2 可装配性评价
主要是评价产品装配的相对难易程度,计算装配费用,并以此决定产品设计是否需要修改。
3 应用研究
3.1 基础应用环境
虚拟装配技术在焊接小车设计中的应用,需要以一定的基础应用环境作为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协同工作环境、统一的信息编码系统以及机械通用基础标准。
(1)协同工作环境。有一个协同工作的基础环境,实现支持异地设计、异地装配、异地测试的工作环境,特别是基于网络的三维图形的异地快速传递、过程控制、人机交互的基础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2)统一的信息编码系统。焊接小车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项工程数据在IPT内部以及IPT之间进行合理流动,因此有效的管理是实现虚拟装配技术的重要环节,必须能够实现平台的协同设计,又能对各种产品数据进行管理和传递,保证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的信息以正确的方式传递给正确使用的人。因此,采用统一的信息编码系统是一项重要的应用基础环节。
(3)机械通用基础标准。虚拟装配技术如果要实现行业CAD/CAE/CAPP/CAM技术的有效集成和厂所之间的数据交换,必须采用机械通用基础标准。
3.2 焊接小车部件级产品实施方法及途径
3.2.1 软硬件环境
硬件:COMPAQ服务器一台;P4,2.7G,1M内存的微机8台。
软件:Pro/ENGINEER 2001及其支持环境。
3.2.2 焊接小车的传动装置虚拟装配技术应用研究
我们选择传动装置的虚拟装配技术应用研究作为工程实例,对虚拟装配技术的工程应用思想、方法、具体实施途径作进一步研究,为下一阶段整个小车的应用提供一种基本的理论支持。
(1)总体设计阶段。IPT根据小车总体设计要求以及基本的总体设计参数,建立蜗轮蜗杆和齿轮的主模型空间,并进行初步的总体布局。总体设计阶段的模型如图2所示。在此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基本步骤:根据已有工程图样建立粗糙模型;布置部分初始模型(蜗轮、蜗杆、齿轮等);对系统构件进行初步布置、建立初始模型。(图片)
图2 总体设计阶段模型 本阶段结束时,必须冻结已经建立的产品主模型空间,作为模型设计共享的基础。
(2)装配设计阶段。这是小车模型具体建立阶段。本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基本步骤:建立各部件的实体模型;定义具体结构装配的分解线路(建立装配层次、装配区域);建立模型间的具体装配约束(Constraints)关系;从共享数据库中提取相应的结构模型; 进行计算机装配(Computer Mock-Up,简称CMU),以及进行干涉检查。
(3)详细设计阶段。本阶段完成焊接小车所有零件的设计工作,保证小车内所有零件干涉自由,设计模型如图3所示。(图片)
图3 详细设计阶段模型 4 结束语
虚拟装配的应用研究在国内研究所才刚刚起步,无论是在船舶、飞机、机械等领域的产品研制与开发中,还是在其他的轻工艺产品的开发中,人们已经逐渐地认识到虚拟装配所能发挥的巨大作用和发展潜力。在焊接小车的设计过程中采用的装配思想改变了产品研制人员的研制习惯和观念,采用合理的虚拟装配应用方法、建立一定的组织机构是实现虚拟装配的核心,产品数据在研制中的合理管理和流动是实现虚拟装配的基础。
7/25/2005
|